English

奥兹和当代希伯来文学

1999-03-24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1948年以来的当代希伯来文学创作中,阿摩司·奥兹堪称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他于六十年代中期登上文坛,当时,以色列人建国前那种高涨的英雄主义情绪已经减退,维系前一辈人复国兴邦的崇高信仰与价值观念正在逐步崩溃。尤其是“六五战争”,使犹太人在陶醉战争辉煌的同时黯然神伤,扪心问自己生活意义究竟在何处。本时期的文学创作也从“帕尔马赫”作家注重在战争、复国、重建家园等重大背景中烘托人物性格向探索人物心灵世界与内在生活空间转移,这便是当代希伯来文学史上著名的“新浪潮文学”现象。

阿摩司·奥兹是“新浪潮文学”创作中杰出的代表,他把笔锋伸进玄妙莫测、富有神秘色彩的家庭生活,引导读者一步步向着当代以色列家庭生活内核切近,窥视到当代以色列人生活的本真和犹太人的思想意识。作为一个犹太作家,他同时兼济表现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战争、冲突、宗教、家园等主题,突现茫茫无垠的内盖夫沙漠、风雨中飘摇不定的耶路撒冷古城、狂热冲动的基布兹社会、沐浴在文明之光下的特拉维夫等别具一格的以色列自然风光,形成典型而突出的以色列特色。

在希伯来传统文学中,奥兹酷爱《旧约》中优美、简洁、凝炼、具有很强张力的语词,他一直试图在创作中保留住这种传统。他的许多作品,句式简明短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奥兹对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格农为代表的现当代希伯来文学大家备加推崇。阿格农小说中娓娓动人的叙述方式,使奥兹深受启迪,用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展现出当代以色列人的社会生活与喜怒哀乐。奥兹自幼受家庭影响,阅读了大量翻译成希伯来文的外国文学作品。他描写恐惧、负疚、罪与罚及诸多非正常思维状态下的人类情感,把一个个复杂而血肉丰满的活生生的原型人物托到读者面前。他像许多现代作家一样,喜欢使用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其作品意象深邃,词汇意义丰富,具有许多层面,美国一些学生对此颇为偏爱,愿意选奥兹的文学创作作为博士论文题目。在以色列,奥兹作品则成为大学生们的经典读物。

奥兹自1965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集《胡狼嗥叫的地方》后,逐渐引起文坛注意。1968年第二部长篇小说《我的米海尔》出版,一举成名,成为以色列前沿作家,并且奠定了奥兹的国际作家声誉。小说采用女性话语,丰富地表达出女性意识和女性心理特征,在现代希伯来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1969年,奥兹远赴英国牛津做访问学者,吸引了众多的年轻学子云集身边听他讲述小说。“追星族”中,有一位自告奋勇,要将奥兹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他就是如今剑桥大学著名的犹太学研究专家尼古拉斯·德朗士。当时,德朗士的希伯来文还不能说达到精通水平,奥兹与之竭诚合作,1972年,《我的米海尔》英文版同读者见面。多年来,英文本经德朗士不断修改,日渐趋于完美,影响了众多英语国家的读者,乃至以色列的新移民。而今,《我的米海尔》已相继再版五十多次,并被拍成电影,翻译成数十种文字。1997年,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奥兹国际研讨会上,仅就《我的米海尔》进行专题发言的就有英、美、俄、德、中、以等国家的十几名学者,可谓历时三十载而魅力不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